top of page
搜尋

6/27/2021 仍要尋求親近神 ~鍾卓權牧師

佛教其起源創始人釋迦牟尼(Siddhartha Gautama),是薩迦國王淨飯王和瑪雅王后的兒子。據說有先知預言他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,並為全人類找到救贖方法。 先知又補充說,如果他見到老人、病人、死人和 出家的僧侶 這四類人,他就會放棄世俗的生活。他的父親為了駁斥這個預言,為他的兒子建造了一座宮殿,下令禁止老人、病人、死人和出家的僧侶靠近宮殿,他就這樣在宮殿中長大,不受外界世俗的影響。十五歲時被立為王子,十六歲時見飛鳥啄食蟲蟻而產生悲哀,可說是他 初次對生命問題有所感觸。他十七歲時娶妻,生了一個兒子。有一天,當他在宮殿周圍的公園騎馬時,他看到一個滿身生瘡的人,一個年老體衰的人,一具屍體正準備安葬,還見到一個討飯行乞的僧人,為此感到人生無常而悲哀。那天晚上,他開始思考和回憶到那位行乞僧人臉上平靜的表情。他開始對生活懷疑, 對宮殿的奢華生活感到厭倦。在夜深人靜他最後看了一眼熟睡的妻子及兒子,便離開了王宮。


二十九歲的 Siddhartha Gautama 決心要解開人生之謎,他剃光了頭,穿上黃袍,以乞丐的身份在鄉間遊蕩。 起初,他向名師學者學習,但他在這些學者的著作中找不到任何滿足感。 之後他試圖通過克己來尋求救贖,嘗試禁食, 使他自己如同一個行走的骷髏骨架,但這些仍不能帶給他任何快樂。


六年後有一天,他在樹下靜坐了40 個晝夜尋求救贖,自稱 忽然有所領悟,體驗到最高程度的意識名為wratmi,說對宇宙、人生、生老病死等一連串問題,有了自己的一套看法,於是,他便被稱為是開悟了,成佛了,變成「佛陀」就是Buddha。認為他得著了wratmi 這個意識而開悟,所謂慾望之火就吹滅淨盡,如此就可以抗拒痛苦的存在。


我們也知道生老病死人生在所難免,大衛從他一生的經歷中同樣體會到困境,人生慾望之火不能如釋迦牟尼所說的完全吹滅淨盡,所以大衛在詩篇27:4 節說:「有一件事,我曾求耶和華,我仍要尋求: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瞻仰祂的榮美,在祂的殿裡求問。」人一旦遇到難處,最應當做的不是急著尋求解決和平安,而是尋求耶和華,這是大衛一生遵行的目標。因為凡尋求神、與神親近的人,神也必與他親近並保守他的平安。每當我們的眼目單單「瞻仰神的榮美」的時候,神就會讓我們雖然在難處中「仍舊安穩」(3 節)。弟兄姊妹們,或許我們已經重生得救,我們仍然要一生一世尋求耶和華,與祂親近,因為唯獨耶和華是我們的拯救,我們的亮光。阿們!
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7/3/2022 克服失望 ~鍾卓權牧師

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我們的境況如何,免不了總是會遇到一些不順遂的事令人失望,灰心喪志,失去勇氣,感到氣餒。導致這失望的情緒往往是因為事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,計劃出錯,或是受到其他因素影響。無論如何,失望是一種心態,這種心態會令我們膽怯,對自己,對人,甚至是對上帝失去信心。...

6/26/2022 軟弱上顯得完全 ~譚李麗梅執事

今天,我想鼓勵和提醒你,基督徒的生命是一段旅程。而且這旅程不會是完美的,你可能會從其他人那裡聽到關於一些完美過程的故事,而在此過程中沒有人搞亂。每個人的旅程都是不同的,我們會時不時地跌倒。請放心,上帝正在你身上並通過你作善工。彼得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他努力像基督一樣,...

6/19/2022 順從上帝為優先 ~鍾卓權牧師

在舊約亞哈王時代,以色列被兩個宗教信仰的影響之下,矛盾地既接受敬拜耶和華,又敬拜偶像巴力。列王紀上 18:20-21 節說:「 亞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眾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。 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:「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?若耶和華是神,就當順從耶和華;若巴力是神,就當順從巴力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